火拼油尖区
主演:陈国权,郑则仕,徐少强,李丽丽
简介:史上最挤五一档。 这个五一档票房已经突破9亿。 3部破亿: 《你的婚礼》以黑马姿态,一路领跑。 《悬崖之上》高口碑加持,后劲十足。 《秘密访客》作为悬疑味最足的影片,也紧随其后。 剩下的,大概率成为炮灰。 其中,有一部号称“全员影帝”的电影夹在中间。 进退两难,不上不下。 什么情况? 《追虎擒龙》 " 作为五一档里港味最浓的电影,《追虎擒龙》不是没有筹码的。 阵容就够吓人。 集结四位影帝: 古天乐、吴镇宇、梁家辉、林家栋。 同时还有一堆像姜皓文、郑则仕这样的实力派保驾护航,演技稳得一批。 但…… 上映3天,票房不尽人意。口碑更是拉垮,仅豆瓣5.6。 就像开头所说的,夹在中间不上不下。 一如它所代表的香港影视圈的现状: 青黄不接。 " 有趣的是。 《追虎擒龙》所讲的故事,刚好契合了港片的这一窘况。 在讲故事之前,先问大家一个问题。 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这几十年里,你在港片里看到过的新面孔,有多少个? 三十年前,火的是这一群人。 三十年后,活跃在港片里的,还是那一批人。 有人就这么说,撑起港片未来的,还是那群影帝。 与其说靠影帝,还不如说香港影坛后继无人。 无人用,就只能——旧人新用,冷饭新炒。 这也是《追虎擒龙》尴尬的原因之一: 故事旧。 毒枭跛豪和探长徐乐(原名吕乐)的故事,90年代就不断被翻拍,例如《跛豪》《五亿探长雷洛》…… 历史上确有其人。 跛豪,是香港上世纪60年代的大毒枭,全名吴锡豪。 " 因为腿脚残疾,所以江湖人称“跛豪“。 吕乐,曾是香港的底层警察,后来分别投靠黑白两道。 在大佬们的支持下,吕乐步步高升,年仅36岁就当上新界的警察探长。 他在两道势力下站稳脚跟,好不威风。 吕乐曾这么说过: 我根本不用亲自抓人,有案件要破,就开口向堂口老大要人。 " 王晶似乎对这个故事尤其着迷,他觉得那个年代“很浪漫“。 2017年,他拍了《追龙》。 由刘德华饰演“雷洛”(谐音“吕乐”),甄子丹饰演跛豪。 讲的是混迹于黑白两道中,两位领袖人物发家的辉煌史。 " 而《追虎擒龙》的故事,无形中和《追龙》形成了一个闭环: 在新势力登场后,吕乐和跛豪的顽固抵抗,最终走向落幕。 这股新势力,便是港剧迷都很熟悉的香港廉政公署,即icac。 王晶很讨巧地给四位影帝分配了角色,分成两派。 反派,是探长徐乐(也就是吕乐,吴镇宇 饰),黑社会头儿跛豪(梁家辉 饰)。 正派,则有来自廉政公署的陈克(古天乐 饰)和白松安(林家栋 饰)。 " 但不讨喜的是。 整个剧情过于单薄。 电影看下来,就有这样的感觉。 结局是注定的走向——至于怎么发展到这个结局,情节可以随意,只需要安排好最后的临门一脚,顺理成章过渡到结局就可以了。 就好比在隔夜饭菜里混进各种生肉码,最后肯定都能煮熟,但会好吃么? 说白了。 情节之间的骨架,太过松散,没有强逻辑性。 拿故事来说吧。 先给你一个大背景: 1973年,香港警察和黑帮勾结,他们在英国人的指使下贪污舞弊。 " 为了遏制这一情况继续恶化,港督决定成立新的反贪部门,廉政公署。 领头的是两位检察官,陈克和白松安。 "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,就是要打击包庇犯罪的头儿——权倾黑白两道的跛豪和探长徐乐。 " 势力之间的纷争,本就是一场恶斗。 但在《追虎擒龙》里,正邪势力严重失衡,情节转折生硬。 先说廉政公署。 前期没有发育起来,几乎所有战绩,都是“食白果”。(粤语俗语,没有收获的意思) 辛辛苦苦找回来指证的线人,全部都遭到徐乐这股势力的报复和威胁。 要知道这些线人里面,可不止普通民众,还有在职的警务人员。 " 足以证明徐乐的势力范围有多大。 为了不让正派显得太弱,陈克就开始开挂了。 首先是收到了线报,出动缉私队,拦截徐乐跟跛豪的毒品。 " 至于哪来的线报? 咱也不知道,咱也不敢问。 问就是天上掉下来的。 但就在缉私队出动没多久,徐乐也赶到现场,轻轻松松两句话就摆平了。 陈克不服输。 " 他继续挖到好几个探长的把柄,想利用内部力量去搞垮徐乐。 没想到遭到徐乐残忍地反击。 他派人将那些探长全部“解决”了,有的被沉尸、有的被上吊,死状惨烈。 无奈之下,陈克决定玩舆论战。 借助群众的舆论力量,对警局施压。 徐乐这老狐狸也不甘示弱。 你搞舆论,那我就搞罢工。 你们说如果全香港的警察 突然间全消失了会怎么样 " 趁着警局罢工之际,让黑帮那边配合抢劫伤人,犯罪率大大飙升。 说到底。 在整个势力斗争的过程中,廉政公署所表现出来的魄力,太弱了。 明明是历史上终结黑白两道霸业的重要力量,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。 剧中有句台词,是手下对徐乐说的: 廉政公署改变了游戏规则,时势造英雄啊 何来的英雄气魄? 观众并没有看到。 " 唯一的突破,也就是前面说的“临门一脚”,竟然是靠对方的内讧。 陈克把徐乐的得力手下拉去廉政公署“喝咖啡”,然后就莫名其妙地成功策反。 强行降智。 " 有一幕。 为了表现正派牺牲的悲壮,拍得十分刻意。 让徐乐派人偷偷潜入陈克家,强暴陈克的未婚妻…… 结果陈克就彻底崩溃,和白松安带着一队人,围剿跛豪的毒品交易。 没想到惨遭暗算,把白松安给害死了。 (不得不说,陈克这人还真是扫把星啊……) 是被人出卖了。 黑帮杀人自然是凶残无比,拿着刀一直穷追不舍。 这段暴力火拼的武打群戏,不明不白地就变成了如同丧尸追逐…… " " 警匪片秒变丧尸片。 文戏弱,武戏更差。 唯一能看的,就是实力派演员之间的对峙。 不过这也有硬伤。 虽然官方宣传是“四大影帝飙戏“。 然而实际上。 充其量也就是古天乐和吴镇宇在对戏,另外两位影帝戏份较少。 而且古天乐这个正派角色,碍于剧本的拉垮,根本没有发挥空间。 实在浪费。 " 总体来说。 反派的戏,要比正派有看点。 特别是最后被逮捕时的演绎,足够加分,也相当点题。 陈克带着水警,包围了跛豪的豪宅。 陈克出示证件,讲出廉政公署那句标志性官方话术: 现在不是一定要你说,但你所说的都会成为呈堂证供。 跛豪缓缓站起来,俯下身子,瞟了一眼他的证件。 随即直起身,没有一丝后悔和害怕。 " 此时此刻的他,仿佛不是一个落魄的犯罪分子。 反而更像是一个暮气沉沉,不得不退出时代纷争的长者。 另一边准备跑路过台湾的徐乐。 " 在船上等待时,同样被陈克一队人包围。 看着周围围成一圈的水警,他没有任何挣扎和暴怒,只是平静地抽着烟。 站在船头,他对陈克说了这么一句话: 有理想是好事,希望你是对的。 " 这两幕,演员精准的表演极大地提高了整部电影的质感。 没有恶人被逮捕的快感。 反而有种一个辉煌时代悄然结束的落寞。 尽皆过火,尽是癫狂。 很多人用这句话来怀念港片的黄金年代。 某种程度来看,《追虎擒龙》就是现在港产片的一个小小缩影。 进退两难。 它既回不去那个辉煌的年代,但又难以重新复制那种辉煌。 比如港产类型片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: 极致过瘾的视觉和情感体验。 像《黑社会》。 " 所谓的血腥残忍的“黑社会”。 其实不过是人在一种动荡环境下的权力之争。 他们同样有道义,有理想,有规矩,有教义。 而《追虎擒龙》里,同样有街头乱战的躁动、有暴力枪战的血肉模糊、有烧伤掠夺的动乱。 " " 而这些,全是过去香港警匪、黑帮类型片中的经典元素。 没错,确实拳拳到肉,枪枪爆头,你会看到各种凶狠。 但。 你看不到过去警匪片中的那种剑拔弩张和势均力敌。 看不到过去黑帮片中的那种江湖义气和过命交情。 肉叔从来不相信“港片已死”这种论调。 但无可置疑的是——港片已老。 如今吃着老本的港产片,已经“癫狂”不起来了。 只是不知道。 它的这曲挽歌,还能坚持唱多久。 一如片尾曲卢冠廷的呐喊。 唏嘘,苍老,用尽全力。 但观众一一离场,无人驻足倾听。 " " 编辑:邮差叔叔
简介:史上最挤五一档。 这个五一档票房已经突破9亿。 3部破亿: 《你的婚礼》以黑马姿态,一路领跑。 《悬崖之上》高口碑加持,后劲十足。 《秘密访客》作为悬疑味最足的影片,也紧随其后。 剩下的,大概率成为炮灰。 其中,有一部号称“全员影帝”的电影夹在中间。 进退两难,不上不下。 什么情况? 《追虎擒龙》 " 作为五一档里港味最浓的电影,《追虎擒龙》不是没有筹码的。 阵容就够吓人。 集结四位影帝: 古天乐、吴镇宇、梁家辉、林家栋。 同时还有一堆像姜皓文、郑则仕这样的实力派保驾护航,演技稳得一批。 但…… 上映3天,票房不尽人意。口碑更是拉垮,仅豆瓣5.6。 就像开头所说的,夹在中间不上不下。 一如它所代表的香港影视圈的现状: 青黄不接。 " 有趣的是。 《追虎擒龙》所讲的故事,刚好契合了港片的这一窘况。 在讲故事之前,先问大家一个问题。 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这几十年里,你在港片里看到过的新面孔,有多少个? 三十年前,火的是这一群人。 三十年后,活跃在港片里的,还是那一批人。 有人就这么说,撑起港片未来的,还是那群影帝。 与其说靠影帝,还不如说香港影坛后继无人。 无人用,就只能——旧人新用,冷饭新炒。 这也是《追虎擒龙》尴尬的原因之一: 故事旧。 毒枭跛豪和探长徐乐(原名吕乐)的故事,90年代就不断被翻拍,例如《跛豪》《五亿探长雷洛》…… 历史上确有其人。 跛豪,是香港上世纪60年代的大毒枭,全名吴锡豪。 " 因为腿脚残疾,所以江湖人称“跛豪“。 吕乐,曾是香港的底层警察,后来分别投靠黑白两道。 在大佬们的支持下,吕乐步步高升,年仅36岁就当上新界的警察探长。 他在两道势力下站稳脚跟,好不威风。 吕乐曾这么说过: 我根本不用亲自抓人,有案件要破,就开口向堂口老大要人。 " 王晶似乎对这个故事尤其着迷,他觉得那个年代“很浪漫“。 2017年,他拍了《追龙》。 由刘德华饰演“雷洛”(谐音“吕乐”),甄子丹饰演跛豪。 讲的是混迹于黑白两道中,两位领袖人物发家的辉煌史。 " 而《追虎擒龙》的故事,无形中和《追龙》形成了一个闭环: 在新势力登场后,吕乐和跛豪的顽固抵抗,最终走向落幕。 这股新势力,便是港剧迷都很熟悉的香港廉政公署,即icac。 王晶很讨巧地给四位影帝分配了角色,分成两派。 反派,是探长徐乐(也就是吕乐,吴镇宇 饰),黑社会头儿跛豪(梁家辉 饰)。 正派,则有来自廉政公署的陈克(古天乐 饰)和白松安(林家栋 饰)。 " 但不讨喜的是。 整个剧情过于单薄。 电影看下来,就有这样的感觉。 结局是注定的走向——至于怎么发展到这个结局,情节可以随意,只需要安排好最后的临门一脚,顺理成章过渡到结局就可以了。 就好比在隔夜饭菜里混进各种生肉码,最后肯定都能煮熟,但会好吃么? 说白了。 情节之间的骨架,太过松散,没有强逻辑性。 拿故事来说吧。 先给你一个大背景: 1973年,香港警察和黑帮勾结,他们在英国人的指使下贪污舞弊。 " 为了遏制这一情况继续恶化,港督决定成立新的反贪部门,廉政公署。 领头的是两位检察官,陈克和白松安。 "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,就是要打击包庇犯罪的头儿——权倾黑白两道的跛豪和探长徐乐。 " 势力之间的纷争,本就是一场恶斗。 但在《追虎擒龙》里,正邪势力严重失衡,情节转折生硬。 先说廉政公署。 前期没有发育起来,几乎所有战绩,都是“食白果”。(粤语俗语,没有收获的意思) 辛辛苦苦找回来指证的线人,全部都遭到徐乐这股势力的报复和威胁。 要知道这些线人里面,可不止普通民众,还有在职的警务人员。 " 足以证明徐乐的势力范围有多大。 为了不让正派显得太弱,陈克就开始开挂了。 首先是收到了线报,出动缉私队,拦截徐乐跟跛豪的毒品。 " 至于哪来的线报? 咱也不知道,咱也不敢问。 问就是天上掉下来的。 但就在缉私队出动没多久,徐乐也赶到现场,轻轻松松两句话就摆平了。 陈克不服输。 " 他继续挖到好几个探长的把柄,想利用内部力量去搞垮徐乐。 没想到遭到徐乐残忍地反击。 他派人将那些探长全部“解决”了,有的被沉尸、有的被上吊,死状惨烈。 无奈之下,陈克决定玩舆论战。 借助群众的舆论力量,对警局施压。 徐乐这老狐狸也不甘示弱。 你搞舆论,那我就搞罢工。 你们说如果全香港的警察 突然间全消失了会怎么样 " 趁着警局罢工之际,让黑帮那边配合抢劫伤人,犯罪率大大飙升。 说到底。 在整个势力斗争的过程中,廉政公署所表现出来的魄力,太弱了。 明明是历史上终结黑白两道霸业的重要力量,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。 剧中有句台词,是手下对徐乐说的: 廉政公署改变了游戏规则,时势造英雄啊 何来的英雄气魄? 观众并没有看到。 " 唯一的突破,也就是前面说的“临门一脚”,竟然是靠对方的内讧。 陈克把徐乐的得力手下拉去廉政公署“喝咖啡”,然后就莫名其妙地成功策反。 强行降智。 " 有一幕。 为了表现正派牺牲的悲壮,拍得十分刻意。 让徐乐派人偷偷潜入陈克家,强暴陈克的未婚妻…… 结果陈克就彻底崩溃,和白松安带着一队人,围剿跛豪的毒品交易。 没想到惨遭暗算,把白松安给害死了。 (不得不说,陈克这人还真是扫把星啊……) 是被人出卖了。 黑帮杀人自然是凶残无比,拿着刀一直穷追不舍。 这段暴力火拼的武打群戏,不明不白地就变成了如同丧尸追逐…… " " 警匪片秒变丧尸片。 文戏弱,武戏更差。 唯一能看的,就是实力派演员之间的对峙。 不过这也有硬伤。 虽然官方宣传是“四大影帝飙戏“。 然而实际上。 充其量也就是古天乐和吴镇宇在对戏,另外两位影帝戏份较少。 而且古天乐这个正派角色,碍于剧本的拉垮,根本没有发挥空间。 实在浪费。 " 总体来说。 反派的戏,要比正派有看点。 特别是最后被逮捕时的演绎,足够加分,也相当点题。 陈克带着水警,包围了跛豪的豪宅。 陈克出示证件,讲出廉政公署那句标志性官方话术: 现在不是一定要你说,但你所说的都会成为呈堂证供。 跛豪缓缓站起来,俯下身子,瞟了一眼他的证件。 随即直起身,没有一丝后悔和害怕。 " 此时此刻的他,仿佛不是一个落魄的犯罪分子。 反而更像是一个暮气沉沉,不得不退出时代纷争的长者。 另一边准备跑路过台湾的徐乐。 " 在船上等待时,同样被陈克一队人包围。 看着周围围成一圈的水警,他没有任何挣扎和暴怒,只是平静地抽着烟。 站在船头,他对陈克说了这么一句话: 有理想是好事,希望你是对的。 " 这两幕,演员精准的表演极大地提高了整部电影的质感。 没有恶人被逮捕的快感。 反而有种一个辉煌时代悄然结束的落寞。 尽皆过火,尽是癫狂。 很多人用这句话来怀念港片的黄金年代。 某种程度来看,《追虎擒龙》就是现在港产片的一个小小缩影。 进退两难。 它既回不去那个辉煌的年代,但又难以重新复制那种辉煌。 比如港产类型片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: 极致过瘾的视觉和情感体验。 像《黑社会》。 " 所谓的血腥残忍的“黑社会”。 其实不过是人在一种动荡环境下的权力之争。 他们同样有道义,有理想,有规矩,有教义。 而《追虎擒龙》里,同样有街头乱战的躁动、有暴力枪战的血肉模糊、有烧伤掠夺的动乱。 " " 而这些,全是过去香港警匪、黑帮类型片中的经典元素。 没错,确实拳拳到肉,枪枪爆头,你会看到各种凶狠。 但。 你看不到过去警匪片中的那种剑拔弩张和势均力敌。 看不到过去黑帮片中的那种江湖义气和过命交情。 肉叔从来不相信“港片已死”这种论调。 但无可置疑的是——港片已老。 如今吃着老本的港产片,已经“癫狂”不起来了。 只是不知道。 它的这曲挽歌,还能坚持唱多久。 一如片尾曲卢冠廷的呐喊。 唏嘘,苍老,用尽全力。 但观众一一离场,无人驻足倾听。 " " 编辑:邮差叔叔
陈国权,郑则仕,徐少强,李丽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