烈日灼人
主演:欧列格·缅希科夫,尼基塔·米哈尔科夫,茵格保加·达坤耐特,娜杰日达·米哈尔科娃,
简介:今年的第1号台风“尼伯特”,已经减弱为热带低压,之后强度也将逐渐减弱。 不过,华东六省仍有大到暴雨。 " 鱼叔现在正在被窝里。 在这种天气里,呆在家里看电影,应该是最安全的。 下雨天,就要看看那些听上去都很湿热的电影。 鱼叔今晚要推荐的这部,一听片名,就有身体被淋湿的感觉—— 《暴雨将至》 " 但其实这部片子的雨,直到影片结束才下了下来。 《暴雨将至》是一部马其顿电影。 由于巴尔干半岛复杂的局势,马其顿1993年才真正独立。 这部1994年的电影,就成了马其顿建国以来的第一部电影。 " 而且还是马其顿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。 毕竟那一年被大家叫做 「上帝想要看电影的一年」。 要知道当年和它一起被提名最佳外语片奖的有: 李安的《饮食男女》; " 这是李安家庭三部曲里评分最高,也是三部曲里最为成熟的作品。 俄罗斯导演尼基塔·米哈尔科夫的《烈日灼人》; " 当时苏联解体不久,就涌现了很多反思苏联执政问题的影片。米哈尔科夫用了很温和的手法,讲述了30年代苏联大清洗运动时的一个故事。 这部电影最终也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。 虽然《暴雨将至》没能夺得奥斯卡,但却赢得了一座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。 毫无疑问。 这也是马其顿的第一座金狮奖。 那一年,和它一起角逐威尼斯电影节,且收获其它奖项的电影,如今都已成为了影史经典。 比如彼得·杰克逊导演的《罪孽天使》(银狮奖); " 没想到《指环王》的导演,还拍过这样细腻的同性电影。 " 还有比格斯·鲁纳的《乳房和月亮》(最佳编剧奖); " 网络上那个经典动图,就是出自这部西班牙电影。 " 还有姜文的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(最佳男演员); " 王家卫的《东邪西毒》(技术贡献奖); " 昆汀编剧的《天生杀人狂》(评审团大奖); " 这小两口简直太帅了。 还有和《暴雨将至》一起获得金狮奖的《爱情万岁》。 " 1994年,世界电影像井喷了一样涌现了大量的好电影,《暴雨将至》能脱颖而出,更加说明了它的价值。 这部有着宗教、民族标签的电影,鱼叔有必要先介绍下它的时代背景。 " 1992年,追随老大哥苏联解体的脚步,前南斯拉夫也解体成了6个独立国家。 其中一个就是马其顿。 这个国家的7成人口是信仰东正教的马其顿族; 3成人口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族。 由于信仰差异和民族矛盾,马其顿冲突不断。 善良的人们和嗜血的杀手共存,相互接近,又相互远离。 电影采用了环形叙事结构,就像昆汀·塔伦蒂诺在《低俗小说》里用的那样。 " 哦对了,《低俗小说》也是1994年的作品呢。 《暴雨将至》分三个独立又互相关联的故事。 第一个故事 一个穆斯林女孩,被怀疑杀了人,而逃亡到一个东正教堂里。 在一个年轻神父的帮助下,躲避了一场追杀。 " 第二天被教堂里的老神父们发现,为了保护这个女孩,年轻的神父带着女孩离开了教堂。 尽管他们不懂彼此语言,但两个人渐生情愫。 " 后来女孩的家人追来,他们不能容忍穆斯林和东正教徒相爱。 为了爱情,之前一直躲避追杀的女孩,宁愿被自己的哥哥用枪打死。 " 第二个故事 一个来自马其顿的摄影师,获得了普利策奖。他从战火纷飞的地区回到伦敦,准备和有夫之妇的安妮求婚。 摄影师希望安妮跟他一起,回他的家乡马其顿。 " 安妮既爱着摄影师,又放不下丈夫。 她在两难中,犹豫不决。 " 摄影师只好自己回去。 而她的丈夫,也在一次意外的枪击事件中丧生,离开了她。 " 第三个故事 告别恋人安妮,摄影师独自回到阔别十六年的家乡。 家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 他的牧羊人朋友,被第一个故事中的女孩,杀死了。 而他的侄子,也就是后来保护她的年轻神父。 " 他为了救这个女孩,最后却被疯狂的本族人打死了。 " 而在伦敦的安妮,赶到马其顿,看到的只是摄影师的葬礼。 最后,憋了一百多分钟的雨,终于倾盆落下。 " 这三个故事,并不能像《低俗小说》那样,可以重新打乱顺序,让它符合时间结构。 在第二个故事中,导演故意制造了一个时间矛盾点。 有一场戏,安妮拿着放大镜,在看第一个故事中,年轻神父和被打死女孩的照片。 " 而这时的摄影师,还没回到马其顿;那个女孩也还没到那个教堂。 这一切是矛盾的。 导演之所以这么设置,是为了表达这样一个观点: 时间不逝,圆圈不圆。 " 时光无法倒流,所以发生过的悲剧无法挽回。 如果稍加注意,就会发现,电影里的三个故事,都是以死亡作为结尾。 无奈与伤痛,反复出现在生活中。 这就像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一样。 2001年,马其顿又爆发了一次两个民族间大规模的冲突。 《暴雨将至》天才一般的叙事,超越了古典与现代,自成一体。 一代代人,就似一个圆圈,荒唐地循环往复。 1994年,上帝想要这部电影,这部电影诞生了。 " 最后,公号后台的自动回复功能已经恢复,在后台回复“暴雨将至”,即可得到电影链接。
简介:今年的第1号台风“尼伯特”,已经减弱为热带低压,之后强度也将逐渐减弱。 不过,华东六省仍有大到暴雨。 " 鱼叔现在正在被窝里。 在这种天气里,呆在家里看电影,应该是最安全的。 下雨天,就要看看那些听上去都很湿热的电影。 鱼叔今晚要推荐的这部,一听片名,就有身体被淋湿的感觉—— 《暴雨将至》 " 但其实这部片子的雨,直到影片结束才下了下来。 《暴雨将至》是一部马其顿电影。 由于巴尔干半岛复杂的局势,马其顿1993年才真正独立。 这部1994年的电影,就成了马其顿建国以来的第一部电影。 " 而且还是马其顿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。 毕竟那一年被大家叫做 「上帝想要看电影的一年」。 要知道当年和它一起被提名最佳外语片奖的有: 李安的《饮食男女》; " 这是李安家庭三部曲里评分最高,也是三部曲里最为成熟的作品。 俄罗斯导演尼基塔·米哈尔科夫的《烈日灼人》; " 当时苏联解体不久,就涌现了很多反思苏联执政问题的影片。米哈尔科夫用了很温和的手法,讲述了30年代苏联大清洗运动时的一个故事。 这部电影最终也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。 虽然《暴雨将至》没能夺得奥斯卡,但却赢得了一座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。 毫无疑问。 这也是马其顿的第一座金狮奖。 那一年,和它一起角逐威尼斯电影节,且收获其它奖项的电影,如今都已成为了影史经典。 比如彼得·杰克逊导演的《罪孽天使》(银狮奖); " 没想到《指环王》的导演,还拍过这样细腻的同性电影。 " 还有比格斯·鲁纳的《乳房和月亮》(最佳编剧奖); " 网络上那个经典动图,就是出自这部西班牙电影。 " 还有姜文的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(最佳男演员); " 王家卫的《东邪西毒》(技术贡献奖); " 昆汀编剧的《天生杀人狂》(评审团大奖); " 这小两口简直太帅了。 还有和《暴雨将至》一起获得金狮奖的《爱情万岁》。 " 1994年,世界电影像井喷了一样涌现了大量的好电影,《暴雨将至》能脱颖而出,更加说明了它的价值。 这部有着宗教、民族标签的电影,鱼叔有必要先介绍下它的时代背景。 " 1992年,追随老大哥苏联解体的脚步,前南斯拉夫也解体成了6个独立国家。 其中一个就是马其顿。 这个国家的7成人口是信仰东正教的马其顿族; 3成人口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族。 由于信仰差异和民族矛盾,马其顿冲突不断。 善良的人们和嗜血的杀手共存,相互接近,又相互远离。 电影采用了环形叙事结构,就像昆汀·塔伦蒂诺在《低俗小说》里用的那样。 " 哦对了,《低俗小说》也是1994年的作品呢。 《暴雨将至》分三个独立又互相关联的故事。 第一个故事 一个穆斯林女孩,被怀疑杀了人,而逃亡到一个东正教堂里。 在一个年轻神父的帮助下,躲避了一场追杀。 " 第二天被教堂里的老神父们发现,为了保护这个女孩,年轻的神父带着女孩离开了教堂。 尽管他们不懂彼此语言,但两个人渐生情愫。 " 后来女孩的家人追来,他们不能容忍穆斯林和东正教徒相爱。 为了爱情,之前一直躲避追杀的女孩,宁愿被自己的哥哥用枪打死。 " 第二个故事 一个来自马其顿的摄影师,获得了普利策奖。他从战火纷飞的地区回到伦敦,准备和有夫之妇的安妮求婚。 摄影师希望安妮跟他一起,回他的家乡马其顿。 " 安妮既爱着摄影师,又放不下丈夫。 她在两难中,犹豫不决。 " 摄影师只好自己回去。 而她的丈夫,也在一次意外的枪击事件中丧生,离开了她。 " 第三个故事 告别恋人安妮,摄影师独自回到阔别十六年的家乡。 家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 他的牧羊人朋友,被第一个故事中的女孩,杀死了。 而他的侄子,也就是后来保护她的年轻神父。 " 他为了救这个女孩,最后却被疯狂的本族人打死了。 " 而在伦敦的安妮,赶到马其顿,看到的只是摄影师的葬礼。 最后,憋了一百多分钟的雨,终于倾盆落下。 " 这三个故事,并不能像《低俗小说》那样,可以重新打乱顺序,让它符合时间结构。 在第二个故事中,导演故意制造了一个时间矛盾点。 有一场戏,安妮拿着放大镜,在看第一个故事中,年轻神父和被打死女孩的照片。 " 而这时的摄影师,还没回到马其顿;那个女孩也还没到那个教堂。 这一切是矛盾的。 导演之所以这么设置,是为了表达这样一个观点: 时间不逝,圆圈不圆。 " 时光无法倒流,所以发生过的悲剧无法挽回。 如果稍加注意,就会发现,电影里的三个故事,都是以死亡作为结尾。 无奈与伤痛,反复出现在生活中。 这就像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一样。 2001年,马其顿又爆发了一次两个民族间大规模的冲突。 《暴雨将至》天才一般的叙事,超越了古典与现代,自成一体。 一代代人,就似一个圆圈,荒唐地循环往复。 1994年,上帝想要这部电影,这部电影诞生了。 " 最后,公号后台的自动回复功能已经恢复,在后台回复“暴雨将至”,即可得到电影链接。
欧列格·缅希科夫,尼基塔·米哈尔科..